品牌首页 > 百科 > >电视常识每日新知:动态插帧技术解析

电视常识每日新知:动态插帧技术解析

    小贴士: 彩电 2015-04-18 16:28

    电视常识每日新知:动态插帧技术解析

    倍频最早是在CRT电视上实现的~简单的来说,CRT电视是通过倍频扫描,利用不同的存储和读取频率来使场频增加。而100Hz扫描技术就是利用数字式场频转换技术,它把PAL制的50Hz场频的信号,通过数字式存储器DARM,采用“慢存快取”的方法,即读出的时钟频率是存入时钟频率的2倍,实现信号场频率的倍频转换,使场扫描数倍增,从而成为场频为100Hz的视频信号。详细解释的话还要牵涉到过多专业术语和一堆存储器和电路名称,相信大家也不想看。

    液晶拖尾现象(左)和原始图像(右)对比

    液晶电视对于运动图像的拖尾现象属于先天不足,国内外各大平板电视生产厂家都在积极探索有效解决途径,先后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措施,譬如2004年-2005年致力于缩短黑白响应时间;2005年-2006年转向灰阶响应时间“超频”,用过驱动技术将灰阶响应时间降至4ms、2ms,甚至1ms;2007年随之兴起100/120Hz技术+MEMC技术,有效地改善了实际动态清晰度。

    倍频插帧的技术特色

    所谓100Hz/120Hz技术,其实就是就是对电视图像信号进行倍频插帧的一项技术,即将原50-60Hz场频改变为120Hz。具体措施可以是“插场”技术方式,也可以以“插频”的技术方式实现。前者是在原图像的画面中插入无图像的黑场或灰场,以增加场频,而后者是依据画面场景内容以及前后图像的相关性,选取关联点进行动态点对点像素预估,重新产生一幅亮度、对比度和连续性更为精确的智能画面,插进前后图像之间,使场频提高一倍。

    100Hz/120Hz技术分别对应PAL/NTSC制式场频。场频(Vertical Scanning Frequency)又称为“垂直扫描频率”,是指每秒钟屏幕刷新的次数,单位是Hz。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电视制式主要有PAL、NTSC和SECAM这三大类,其中PAL制式是我国和欧洲的广播电视标准制式,标准的电视信号格式是每秒25帧画面,每帧画面由电视机按照奇数行和偶数行分2场扫描,因此电视机要在1秒钟内扫描50场图像,即50Hz。在NTSC制式中,电视信号则包含了每秒30帧的画面,电视机按照每秒60场,即60Hz的频率进行图像还原。

    要实现真正的100/120Hz技术,需要从软、硬两个指标上入手。在100/120Hz技术发展过程中,曾先后出现过简单倍场、插黑场、插灰场、动态GAMMA等技术。严格的说,这些技术都不能很好的改善运动模糊,更未能解决运动抖动问题。现在国内外不少厂家应用的100/120Hz技术,同时配载了120Hz液晶屏,ME/MC芯片电路,通过一系列精确运算,智能生成过度帧,将液晶电视的50Hz刷新率提升至100Hz,或将60Hz的刷新率提升至120Hz,从而有效地改善了运动画面播放时的残影、拖尾,基本上能达到清晰流畅的播放效果。


    哎呀,环球小编暂时没收集到彩电相关的品牌排行,可以看看右侧信息,有很多与《电视常识每日新知:动态插帧技术解析》相关的资讯